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老虎山
我的故鄉在集寧,在那有座很大的山,叫老虎山。它雖然不是很出名,但在我的家鄉還是鼎鼎有名的。
如果你在夏天來老虎山,就可以一睹老虎山瀑布的“芳容”。夏天,來到老虎山,還未走到瀑布,你就感到有無數小水珠向你飛來,頓時,就會感到身上清涼無比,不再那么嚴熱了。
老虎山不但可以看到好看的瀑布,而且可以看到美麗的星星、又圓又大的月亮。
在老虎山上的烏龜假山上看月亮可別有一番情趣呢!在那看月亮,仿佛月亮就在你伸手可及的地方;在那看星星,仿佛星星快要掉下來似的!不過必須是在晴天了!
怎么樣?心動了吧!快來我們集寧的老虎山轉一轉,看一看吧!
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八校三年級:寶迪其其格
我愛家鄉的龍虎山 (字數:800)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杏濱中心小學四(3)周穎惠 寒假回老家在江西,媽媽特地帶我和哥哥游龍虎山?! 〈钴噥淼搅她埢⑸桨肷窖覀兣c其他游客坐上竹排,準備開始蕩舟觀賞龍虎山的美麗風景?! 伴_排啦!”隨著年輕的梢公一聲嘹亮的吆喝,竹排開始前進了。河岸旁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青翠欲滴、迎風搖擺。再仔細一看,走累了的游客正躺在竹林綠水的懷抱里休息呢。還有不少游客一個個脫鞋綰褲,開心地站在溪水里,饒有興致地感受“赤腳大仙”的愜意生活呢。我和哥哥倆左顧右盼,兩岸的美麗風光真不少!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小小竹排畫中游……” 導游(梢公)指著對面的山峰對我們說:“你們仔細看看眼前的這座山峰,是不是很像一顆仙桃?我們叫它'蟠桃石',它比黃山的仙桃石還大得多?!弊屑氁豢矗拇_很像一枚大仙桃。導游繼續介紹:“這蟠桃石來自天上王母娘娘的蟠桃會。當年孫悟空在天庭當一個管馬匹的弼馬溫,他聽見七仙女議論說蟠桃會的請帖中沒有他的名字,十分惱怒,大鬧了天宮,將蟠桃會上的美酒佳肴吃了個飽,隨后把蟠桃裝滿一袋子,徑直出了南天門,朝自己的花果山水蓮洞飛去。飛到龍虎山上空,覺得口干唇燥,抓出袋中的蟠桃想咬,不料打了個噴嚏,桃子掉落下來,變成了這座蟠桃石?!薄 ≈衽庞窒蚯胺骄徛羞M,轉一個彎,導游又指點我們:“大家請看右前方那座山峰,是不是有點兒像一朵盛開的白蓮呢?”我們看了看,也覺得很像,“這座山稱為水中蓮,傳說來自天宮瑤池,是白蓮仙女所變。玉帝聽說白蓮仙女私自下凡,與龍虎山農民生活在一起,大為震怒,派太白金星摔天兵天將下凡捉拿她回去?!蔽衣牭萌肷瘢坪蹩匆姾芏嗵毂鞂怛v騰地騰云駕霧而來,凝神再細看,哪有什么神仙啊。耳旁梢公還繼續說著:“白蓮仙女被活生生架著離開了自己的家,可她打心兒也不愿再回天庭,趁身邊的天兵天將不留神,身子向下一縱,只聽'轟隆'一聲,化成了這白蓮?!薄 ≈衽怕厍斑M,我們在竹筏山還飽賞了許多形狀各異的山峰,神龜翹首、大象吸水,猴王守山,醒獅回眸……每一座山峰都那么奇特、逼真。 龍虎山動人的傳說讓我陶醉,龍虎山的美麗景色令我留連忘返,我愛家鄉的龍虎山,更愛家鄉勤勞善良的人們!龍虎山 (字數:900)
早就耳聞龍虎山的大名了,它不僅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而且還是道教發祥地。夏季是游龍虎山的最佳季節,于是我懷著仰慕的心情前往龍虎山。龍虎山的美景多的令人眼花繚亂,然而又手中的筆不能繪盡龍虎山如詩如畫的景色,只能擷取龍虎山“三絕”來描述,使之長久留于記憶之中。
秀美的瀘溪河
人們常言“山離不開水”,龍虎山也不例外,而這水就是瀘溪河,瀘溪河發源于福建注入鄱陽湖,秀美的瀘溪河像一只凰把瀘溪河裝點的得宛若仙境,而鳳就是龍虎山,瀘溪河與龍虎山仿佛在演繹著一曲《鳳求凰》的故事,如果缺少了瀘溪河,龍虎山也會因此黯然失色。毫不夸張的說龍虎山與瀘溪河是相依相靠,永不分離的。
乘竹筏暢游在瀘溪河上,兩岸的美景盡收眼底,最令人稱奇的是瀘溪河流過的仙水巖這一段竟匯集著仙水巖的十大美景,它們分別是永遠相依相伴的情侶峰,含風不動的水中蓮,形象逼真的蟠桃石,天師府煉丹的丹勺巖,漩渦翻滾的道堂巖,紅紫斑斕的云錦山,孤峰獨秀的神鼓石,天師試劍的試劍石,橫溪枕流的玉梳石以及天下奇絕的仙女巖,可以這么說如果少了瀘溪河的裝點,這十大美景也會少了靈氣。
神奇的道文化
張天師在2000多年前獨具慧眼,在龍虎山創立了正一派,從此龍虎山以道教文化揚名天下,龍虎山處處都體現著道文化。以大上清宮為例,在道教興盛時期曾建有九十一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可想而之當初的道文化是何等的輝煌,但由于年代已經飽受戰火,一些道觀已經消失在這個世界了,但還保存著幾座道觀,如:大上清宮,天師府,正一觀等。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莫過于天師府了。
天師府是歷代天師起居之所,被譽為“南國無雙第,西江第一家。”天師府占地三萬余平方米,依山傍水,規模宏大,布局呈“八卦形”,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最宏大的封建大府第建筑群,天師府也是留給世界絕無僅有的道教文化史。
在龍虎山感受道文化最令我稱奇的是一般佛教的人是終身不娶不嫁的,而且平時只吃素食,而道教的正一派的道人不僅可以結婚生子,而且可以不吃素食,真是令人費解。
神秘的懸棺墓
在龍虎山的仙水巖中有令人稱奇的千古崖墓景觀,墓葬為春秋戰國時期古越人所為,崖墓放置在懸崖峭壁之上,不禁讓人折服古代先民高超的智慧,但百米懸崖上的棺木是如何放置的,古越族人為什么要將先人安放在洞穴之中,這些疑問還有待于以后解答。據說龍虎山管理局還懸賞40萬,希望有識之人早日揭開這一謎團。
神秘的懸棺墓啊,你是龍虎山的謎。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我們即將告別龍虎山,我真有些念念不舍。
秀甲天下的龍虎山,我還會再來的。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字數:600)
讀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讓我深有感觸。我佩服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文章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七連經過一個多月的殺敵,決定向龍王廟轉移,吧掩護群眾和連隊的任務交給六班。他們誘敵上狼牙山,頑強殲敵后,本想歸隊,可如果歸隊,敵人又緊跟著,于是又把敵人引向頂峰棋盤陀與敵人開戰。完成任務后,他們寧死不被敵人抓住,就跳下懸崖的故事。
當他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條能很快趕上部隊,但敵人緊跟身后,一條通往三面都是絕壁的棋盤陀,他們竟選了后者,當他們順利完成任務時,為了不被敵人俘虜竟跳下懸崖。難道他們不想要這美好的世界嗎?難道他們不知道家人在等自己回去嗎?難道他們不想回隊被連長表揚嗎?不,當然不是,這是他們愛祖國、愛人民的表現。他們多么勇敢??!多么寧死不屈啊!
當然,我們中國還有許多英雄。趙一曼同志在戰斗中左腿被打斷,不幸被俘。在哈爾濱她慘遭百般折磨,受盡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最后敵人把她壓到珠亮河殺害。在赴刑場圖中,趙一曼唱著歌向人們訣別,又高喊著口號聲,倒在了血泊里,那年她才31歲。
每當想起這慘不忍睹的畫面,我就會發出一陣陣揪心的痛,讓我們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并學習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
【老師點評】:不會描寫,表達不準確
快搜